张颂八年祭,播音生谈先生:多知其名·不读其作·少闻其声

联盟官网运营专员 |

1963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正式设立中文播音专业(大专)。张颂先生等四人,创办“前无古人”的播音专业。

 

2012年11月10日,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创立者张颂先生,因食道癌晚期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个黑灰色冬日。

张颂先生一去已有八载光阴,但每到这个祭奠之日,人们总会长忆绵绵回想这位播音专业铺路人,以表无限缅怀和哀思。

全国高校广播联盟

 

随着时间的磨洗,眼下95后、00后所在的播音专业,大家对于张颂先生知晓多少?管窥一斑知全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播音中国进行了一番了解调查。

                                  

 

多知其名

相较从小观看电视节目熟知各路名嘴、名播,在了解甚少的播音学人中,张颂先生是不少播音生所知的第一位播音学者。

生于99年的方同学,是某211院校17播本学生。在她的印象中,最早知道张颂先生是艺考课堂老师的专业概说。也是从那时开始,脑海里有了这样一位白发老者的印记,“老师说是张颂先生为代表的前辈给我们创设了一个专业,让我们得以找寻到自己的梦想承载。”

 

而较之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对于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其人其事、行止考略的了解,播音生对于张颂先生大多停留在符号认知的层面。

出生于千禧之年的严同学,是某地方院校18播本学生。追问其关于记忆里的张颂先生“画像”,他仅仅说出大一专业导论课上,老师不多的介绍和课本里的提及,对于具体的逸闻轶事所知甚少,“学播音的没有不知道他的,但要问我具体的故事,我还真没有多少认知。”

 

不读其作

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不同于新传学生对于专业学人作品的拜读,在受访的多位90后、00后播音生中,对于学科集大成者张颂先生的著作所读几近为零。

“张颂老师的作品老师开过书单,但那些大部头仅仅是听过书名。”在大一专业概论课上,有些院校播音老师会开列数本专业书目,其中张颂先生是稳居荐书榜首之人。

胡同学是今年才入学的20级播音生,在国庆过后的首次专业课上,老师在课件上展示了多本专业原典著作,她所拍的PPT页面显示,就有张颂先生主编的《中国播音学》、独著的《播音主持艺术论》和《朗读美学》三本。“老师作为推荐书单,没有强制性,也没有计入平时成绩,因此身边同学没有看见有阅读的。”

全国高校广播联盟
图:播音中国

对于播音生不读学科体系开拓者的著作,在豫某校执教播音的韩老师认为,一方面张颂先生的学术思想大多融汇、选萃在大一、大二的多门专业基础、主干课中,播音生都有接触,比如常说的“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等要诀理念均是先生的思想点滴。因此作为接受基本专业教育的播本生而言,没有细读著作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韩老师也认为,很多播音生认为实践为要,对于专业理论兴趣寥寥,但如果能够晕染更强思想底色,专业的精进也许会更有提升。

 

韩老师记得在《朗读美学》一书的推荐语中就有这样的提醒,“是想告诉有志于斯的年轻人,朗读绝非无思想、无个性的有声语言行为,她有无边的视阈、丰富的语域,她有无穷的引力、长久的活力。”                                       

 

 

少闻其声

在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创办播音专业之前,1959年,张颂先生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担任专职播音员。师从播音大师齐越,受到了训练有素的播音传统教育。

 

全国高校广播联盟

 

5年国家电台工作的经历,张颂先生曾以播音名“李昌”播报主持节目。曾在“不见面的文学老师”《阅读与欣赏》节目播讲名家名作。

而不少播音生表示,在专业课上,没有聆听过关于张颂先生的音视频,专业中更多讲述他的播音教育贡献。“感觉张颂先生只是专业所闻的‘无声的老师’。”不少播音生有这样的想法。

 

“我看过张颂先生做客《天天向上》,真是专业泰斗、宝刀不老。”在晋某师范院校就读播音的骆同学表示,张颂先生之前就是听人说起,但直到有次专业课上,老师播放节目,才见其人、闻其声。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特别是节目中,张颂先生入“湘”随俗现场朗诵主席诗词名篇《七律·答友人》,声音浑厚有力的演绎,让骆同学全班同学齐声叫好。

“其实张颂先生有不少音像资料,但大多数难以共享,可见的资源还是较少。”前述韩老师认为,现在播音生认识的张颂先生仅是平面化的符号,怎样让大家产生立体化的印象,播音专业课堂和播音专业教材均有可行之道。“比如在专业基础教材上链接二维码,这样一扫就出音视频,让大家可以对这位大家有更多可感可触的认知。”


文章来源:全国高校广播联盟school.fm520.com,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