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些旋律响起
您是否会感慨一句“爷青回”
很多人的青春
是从广播匣子开始的
它记录了你我的回忆
也见证了时代的巨变
到今天
人民广播
已经陪伴了我们
80年
1940年12月30日
一声响亮的呼号
从延安王皮湾的窑洞里发出
它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

↑↑↑(王皮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80年来,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趋强。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辉煌业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人民广播事业上,前辈的风采只能仰望;唯有循着前人开拓的道路,继续笃定前行。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请记住,我们的频率是,波长61米,周率4940千周。全中国的同胞们,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的神圣土地上已经横行霸道几年之久。虽然我们的武器薄弱,但我们军队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精神,势不可阻,愈战愈勇……”
1940年12月30日8:00,延安新华广播发出了中国人民广播的第一声。一个清脆的女声,把中央的政策和抗战的形势通过电波传播出去,给全国抗战的军民带去了抗战到底的信心。

这位人民广播第一位播音员名叫徐瑞璋,苏州人,当年只有18岁。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之前,她是延安女子大学的一名女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现在正由毛主席,亲手把它升起。参加大会的二十万人民都一致肃立致敬,注视着人民祖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这是1949年10月1日实况转播开国大典的珍贵声音。穿着蓝色列宁服、留着齐耳短发的丁一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和齐越一起完成了历史性的广播现场解说。
丁一岚(左)、齐越再次登上天安门
齐越是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也是新中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
他曾说:“解放战争年代,我播读过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撰写或修改的广播稿和捷报;新中国成立后,我读的也大量是别人写的稿子。是的,我是个传声筒。我传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的是人民和党政治上和谐一致的声音;我传的是中国共产党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做这样的传声筒,我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80年来
人民广播
将党和政府的声音
送到千家万户
用声音记录了
新中国的发展和历史性跨越
更缔造了无数经典

↑↑↑(80年前使用的广播发射机)↑↑↑
开国大典时的震撼之声
抗美援朝时的热血之声
体育赛场上的拼搏之声
神奇太空上的美妙之声
危急时刻传出的希望之声
更有陪伴一代又一代人
成长中的记忆之声
新时代
人民广播 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
推进广播频率改版升级
强化融合传播全新探索
2019年
我国首个湾区电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开播

2020年
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推出的
国家级5G声音新媒体平台
“云听”上线

现在的广播节目
能听
能看
能互动

融媒体实验室
音视频直播间
高品质声音聚合分发平台
无数强大的新功能 新应用
等待大家不断解锁

筚路蓝缕启山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
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人民广播
历经八十载 薪火相传
芳华依旧 声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