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早,“考古不是盗墓”的热搜话题空降微博,热议由头源自刚刚过去的周末,央视在新媒体小屏移动直播端,开启的考古特别直播板块《天下之谜三星堆》,因邀请以古墓探险小说《盗墓笔记》扬名的南派三叔接受节目连线采访,引动物议沸腾。
国内人文期刊翘楚《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周日午间在个人微博表示,“继续吐个槽。一说考古,莫不以为是窃墓,这大概是近年中国人最大的迷思。比如央视,也算文化单位与宣传机构了,堂堂三星堆发掘,让盗墓作家说传奇,这说得着吗?如此报道,这种处理,是娱乐化,还是无知呀?”
活跃的舆论先锋、江苏交通广播网主持人成杰思在个人微博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三星堆这么大的事,难道外人就不能聊两句么?南派三叔作为一个爱好者,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在节目中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不可以么?他至少比街头随机采访的路人要略懂一些吧?
我倒觉得,请南派三叔聊聊看法,对很多盗墓笔记的读者来说,有助于他们认识和了解国家级墓葬挖掘的严谨与慎重,向他们揭示的是与小说截然不同的墓葬场景,挺好啊,读者就不能是被普及的观众了吗?考古重大发现,应该出圈,并引发大众关注,对考古事业也是促进,我觉得有些人,还是狭隘了。
作为媒体局内人的成杰思还这样介绍道,如果央视在整个关于三星堆的节目,只采访了南派三叔,并且把他的观点奉为圭臬,引为学术观点,那我肯定也要破口大骂。但我们来看一下央视关于三星堆的播出计划,显然这是一个宏大的播出行动,所采访的对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采访一个相关的作家,只是播出计划当中极小的一环,无非就是作为一个略具代表性的路人发言而已。关键是就只是问他为什么要把青铜古树引入写作当中啊,何必夸大?又何必上纲上线?
昨晚播播菌专门看完大屏直播的《三星堆新发现》,相较小屏直播的《天下之谜三星堆》,央视大屏未见南派三叔的身影,足见央视在大小屏的差异化处理,也是融合互补的样态呈现。
这次央视因为邀请嘉宾被网友怼上热搜,让播播菌想起上周播出的《主播有新人》中,一位选手原本带来的主持展示是打假维权,但正如评委刘建宏所言,“3.15打假节目,打假是节目核心,但这位选手把前面更多时长、精力都用在表演上,导致你在后边去揭露或者是提醒的时候,就不是那么明确了。”
评委郦波老师拆解说道,:从表演艺术上我非常欣赏,但我作为一个教育者,我经常担心,就是我们举反例的时候,会不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这个在文学史上叫什么呢。我举个例子很多人就明白了,比如司马相如他们写《汉赋》,叫“曲终而奏雅”“劝百而讽一”,汉武帝好大喜功,司马相如他给写《上林赋》,写得那么炫惑,最后提,这样不应该,这样劳民伤财,可是这样导致后来的模仿,全是模仿前面的,前面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没有起到它的效果,反而起到了反面的示范典型。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着你这一段更像“行骗教学片”。这个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保留我的意见,我觉着暂时我要投一个否定票。
而回到这期争议事件中,播播菌不以为央视有何不妥。南派三叔作为新闻人物,引入其接受考古发现直播节目采访,还是在网友汇聚的移动小屏界面入镜,何况只是作为花絮的补白角色,哪里有伤体统呢?哪里喧宾夺主了呢?这段采访花絮切条宣发,就是为了引领关注,毕竟相较“慢直播”的长时段特别节目,这种轻量化、话题感的内容更能引动视听。
恰巧播播菌周一收到新一期《中国广播》杂志,该刊《〈中国声音中国年〉实现主流价值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文复盘介绍了类似直播节目的幕后策划,读完全文,播播菌综述其观点认为——
在新媒体传播方案中,纵使有南派三叔的现身,但考古底色不变,流量助阵也可以理解。这种宣推代言,不正是借助流量明星对主流价值创造性转化的尝试吗?他们的加入,打破了圈层,迅疾推高了节目的互动热度,极大调动了网友尤其是年轻人参与的热情。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