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内容、方式、场景等方面助力广播变革
1内容生产
传统广播的采编流程一般是:外出采访→编辑文字、录音→上传音频播出。人工智能时代广播采编流程变为:在现有“新闻记者”的基础上,人工智能机器人根据受众需求数据和节目编辑原则搭建“算法”模型,从海量信息中检索,经过编辑、审核,语音合成,最终以声音的形式推送给受众。目前,广播电台“简明新闻”被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技术所替代已成为现实。2017 年 11 月 6 日,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新闻主播“石榴娃”出现在《西安新闻》中。人工智能嵌入广播播出系统,突发性新闻和“简明新闻”可直接推送至直播室,通过合成语音播出。
2传播方式和平台
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广播将拥有空前强大的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能够进行信息过滤、舆情分析甚至议程设置、节目编排,建立完善的节目、用户数据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定制、点播和推送服务。内容推送的权利让渡给算法,“我听你播”真正成为现实。
3收听场景、终端、传输介质
广播与互联网、车联网乃至物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其与受众居家、办公、出行、购物等不同场景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对受众信息接触与消费行为上的追踪,可实现广播数据融合,生成描述精确、覆盖全面的用户地图,形成以场景为单元、受众需求为导引的智能广播平台,改善受众体验,为广播广告的精准投放提供策略。人工智能正使传统广播媒体真正成为全媒体、智能化、自动化、多终端、场景化的平台。
智能语音重塑广播场景信息获取口
智能语音产品基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人机“对话”的方式可以植入现实场景中,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在各个场景建立“信息获取”与对应需求的连接,为用户提供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的个性化、定制化、精细化的信息服务,提升用户信息获取效率。在过去的驾驶场景中,人们通过传统广播媒体获取信息,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所提供的信息难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智能语音产品就是基于这一考量,将信息获取植入现实生活场景中,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了人与信息的直接连接。比如东软集团的“萌驾QDOS”系统、阿里的“天猫精灵”、京东的“叮咚”等,都是基于对工作、娱乐、驾驶、家居等具体场景的植入与打通,重塑了在驾驶场景中的信息获取入口。
大数据打造广播互动新模式
分析和挖掘听众行为与内容效果数据,是广播行业的迫切需求,以此作为节目生产流程再造与节目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2015 年 4 月 7 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频率在官方微信平台“私家车第一广播”上,上线节目实时评价系统“全民开赞”,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打造互动新模式的典型案例。听众在收听调频节目时,如果喜欢节目和主持人就可以“点赞”,甚至“打赏”;而如果觉得节目不好,就点击“打脸”,数据会立即呈现。“全民开赞”的核心理念是,将无形的广播听众转化为有形的用户,并赋予用户更大的权利,促使节目生产与市场需求接轨,催生更大的研发空间。
“全民开赞”运行以来,每天诞生百万级大数据,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据此创新节目、活动等30 余个,淘汰节目近 10 个,吸引商业合作项目数十个 ;“大显神通”“疯狂主播”“拍砖计划”等融合研发项目也不断出现。此外,广播媒体还与外部平台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获得更精准的信息。2017 年 12 月 23 日,百度地图在北京举办“智能出行新启点”生态大会,会上联合全国 12 家电台正式成立“百度地图路况播报联盟”,为电台输出更加实时准确的路况大数据。
智能音箱的普及,重塑了音频收听体验
2017 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入口”的智能音箱“一夜爆红”。借助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户通过智能音箱可以收听广播节目、查询天气、创建任务提醒、连接智能家电等。亚马逊、谷歌、苹果、小米、联想等公司竞相发布自家的智能音箱产品。2017 年第二季度我国智能音箱设备销量达 6 千万台,有机构预计2017 年至 2022 年美国智能音箱的市场规模将从 15 亿美元增长至 55 亿美元,2020 年将覆盖 75% 的美国家庭。
同年 7、8 月,国内最大的综合音频平台——中央人民VOICE SCREEN WORLD声屏世界THE PRESS 89 2018.05(下)广播电台官方音频客户端《中国广播》牵手小米和阿里,中国之声、各地广播节目及数十万部精品音频节目入驻小米、阿里的智能音箱。广播节目与智能音箱的结合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元,广播也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用户通过语音或手机对广播节目进行点播,获得更便捷的收听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广播节目得以不断更新及优化。智能音箱的出现使广播收听终端、收听场景、受众收听广播的行为都发生根本变革,将深度影响广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