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乐队录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我就在棚子里”。
“来录节目的路上我车上还放着新裤子的《龙虎人丹》”。
“海龟先生7年前的专辑我都有”。
昨晚《乐队的夏天》,白岩松以超级大乐迷的身份对表演的乐队侃侃而谈,专业的素养甚至让我怀疑来的是没穿皮裤的汪峰。
吃瓜网友也心生感慨:看到白老师点评,吓得赶紧从床上坐起来。
难道白老师走错片场了?但央视“大裤衩”和“大厂”也不是一个地界...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我来自草原,又是蒙古族,生活在北京,这一系列东西加在一起才是我,这一切也决定了我一定会喜欢摇滚乐。”
实在想不到印象中理性的白老师会和重金属的摇滚有挂钩,他却坦言摇滚乐给了他的性格、他的人生很大的影响。细细研究他的的评论风格,似乎也透露些“摇滚的味道”:直率、自由、不媚俗。
“拥有摇滚精神的新闻人”这是我看完节目对他的最新认知,而摇滚如何影响的他这还要从头开始说起。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在央视开播,白岩松从幕后走上了台前,当时的风评很是不好,贬大于褒,多数人对这个新晋主持人很不买账,观众嫌他形象太差,而且还戴着个大黑框眼镜。
非科班出身的他更是让台里许多老牌主持人看不顺眼,连个绕口令都说不顺溜怎么好意思上台主持。
众人议论的言语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吃饭、喝酒,有些醉醺醺的白岩松留下这么一句话:给我十年,看我灭了他。
十年太久,三年足够。以后的节目中白岩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独树一帜的分析视角逐渐站稳了脚跟,他主持的节目令人深思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失媚俗,自成一派。也在1997年获得国内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因为摇滚乐带给他多的积极影响,所以白岩松也在一直试图改变多数人对摇滚乐的偏见。
2013年,北京卫视《一起唱吧》上同时请到了汪峰和白岩松——这也是白岩松第一次上综艺节目。
“我为摇滚乐呐喊,在中国,摇滚被独特化了,我是希望摇滚乐它淡下来了,它平常了,不是特殊的存在,摇滚的存在是期待明天会更好,而不是去抱怨!摇滚宣泄的不满不是抱怨,而是它相信明天会更好!能不能快一点儿的让明天变得更好!”
《新闻周刊》他做了13年,《新闻1+1》做了8年,东西联大的创办也是为了培育更好的新闻苗子,他说东西联大打算做25年,到他70岁的时候。
《痛并快乐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猜想,我和我的很多同龄人,摇滚精神已经深入骨髓,虽然不会拿起贝司、吉它或是敲鼓的木棒,但我们正在另外的舞台上摇滚着。一代人终将会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