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抓”还是“拉渣”抑或“罗渣”?川渝小伙伴前段时间就被“哪吒”搞昏了头脑——缘由竟是川话各地差异,版本众多,由此衍生出各具“笑料”的“四川人念不好哪吒”微博热搜。
那边厢还在充任包袱担当,这边厢官方已经开始了行动——昨天(8月12日),重庆官方发布《全市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在全市推广使用普通话,让干部素质更强、市民文明素质更高、城市品质形象更佳。
消息甫一告知,引发播音圈播音生们的热议。业内人士表示,节目主持人将首当其冲成为规范对象。不过,播播菌在随访中,也发现这些新情况——
大学播音专业毕业后,吴同学没有进入媒体工作,而是听从父母建议,来到本地一所颇有名望的示范小学担任小学语文老师。
作为科班出身的播音生,一口播音腔曾给许多初见的学生家长留下专业印象,“一开腔,家长认为不愧是语文老师。”因此,无论在上课范读课文,还是课下和学生面批作业,吴老师都坚持一口标准音。
普通话不普通,怪小时候不用功。在他看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接触普通话最直接方式和启蒙路径。“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母语普通话启蒙,我的课堂就是让他们‘磨耳朵’。”因此,他一直坚信:少儿语言发展关键期,就是孩童时期。他们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接受度。
甚至有隔壁班家长,因为觉着本班语文老师普通话蹩脚,发音不对、平翘舌不分,私下找吴老师申请转班。虽然理解家长的用心,但碍于同事关系,只能婉拒这个请求。但提议家长多营造语言环境,多听规范视频、音频节目听辨熏染。
方言自带笑料的亲近,俗中见雅的韵味,让方言节目在地方台成为流量王、大IP。在川内某县级台专注摆龙门阵,主持方言节目主持的小刘,一直认为方言是区域身份识别码,为什么地方台热衷方言节目,正是看在其深耕本土、扎根本地的奇效。而且,四川话表现力丰富,易于抖包袱,在节目中点评纵论,更加有盐有味,精妙传神,承包不少笑点,让普通观众更易“懂得起”。
在他看来,现在方言代际传承面临断裂,很多青少年普通话麻溜,方言蹩脚“开不了口”。因此,他们节目组还把本土民间故事、地道童谣、谚语和谜语等地域方言文化资源纳入节目内容,开展诵读、吟唱、创编等活性传承互动活动。“大力推广普通话,还要提倡保护语言多样性。”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我们熟知的汪涵,近年来自掏近500万发起方言调查“響應”计划,计划对湖南各地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捐献给博物馆,作为永久的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闻联播主播海霞建议通过推广普通话来助力脱贫。在她看来,很多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农牧民,只要会一点普通话就可以走出大山、走出山村去学一点技术,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就能全家脱贫。海霞发现,之所以学不好普通话,讲不好普通话,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好的语言老师来教他们。
推普还得撒大网。今年暑假,就有一批大学播音专业老师,带队前往各地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比如中传播音学院刘卓老师指导带队,前往新疆开展推普工作。江西师大播音系陈怀杰老师指导带队,前往省内的国贫县开展推普工作。此外,还有沧州师范学院播音老师张海燕、南广播音老师易旭丹、重庆大学播音老师马欣。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逐字逐词逐句教会农村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人群普通话应用和交流能力。不仅实力圈粉,更值得我们点赞。